微信
在妇科检查中,B超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。当B超报告提示盆腔积液时,不少人会感到担忧,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严重的疾病。其实,盆腔积液并不等同于疾病,它只是一种影像学表现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B超提示盆腔积液的常见原因。
生理性盆腔积液
排卵期
女性在排卵期,卵泡破裂后卵泡液会流入盆腔,此时进行B超检查就可能发现盆腔积液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积液量一般较少,通常在10 - 20毫米左右,且不会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。随着身体的代谢,这些积液会逐渐被吸收,一般无需特殊处理。
月经期
月经期间,少量的经血可能会逆流至盆腔,从而形成盆腔积液。此外,月经期盆腔处于充血状态,血管通透性增加,也会导致一些液体渗出到盆腔。这种生理性盆腔积液在月经结束后会自然消失。
病理性盆腔积液
盆腔炎症
盆腔炎是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当盆腔受到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时,会引起盆腔内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,导致炎性渗出物增多,进而形成盆腔积液。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、发热、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炎症可能会进一步扩散,影响生育功能。
异位妊娠
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宫外孕。当异位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时,会导致腹腔内出血,血液积聚在盆腔,B超检查就会显示盆腔积液。患者通常会出现停经、腹痛、阴道流血等症状,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,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。
黄体破裂
在排卵后,卵泡形成黄体。如果黄体受到外力撞击、性生活过度等因素的影响,可能会发生破裂。黄体破裂后,血液会流入盆腔,引起盆腔积液。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下腹部疼痛,疼痛程度不一,严重时可伴有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。
盆腔结核
盆腔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盆腔脏器炎症,常继发于肺结核。结核杆菌感染盆腔后,会导致盆腔组织粘连、渗出,形成盆腔积液。患者除了有盆腔积液的表现外,还可能伴有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。盆腔结核的治疗相对复杂,需要长期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。
恶性肿瘤
卵巢癌、输卵管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盆腔积液。肿瘤细胞会侵犯盆腔组织,引起组织坏死、渗出,同时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压迫血管和淋巴管,导致淋巴回流受阻,从而加重盆腔积液。患者除了盆腔积液外,还可能出现腹胀、腹痛、腹部包块、消瘦、贫血等症状。
其他原因
腹膜透析
对于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,透析液可能会在腹腔内积聚,部分透析液可能会进入盆腔,导致B超检查时发现盆腔积液。这种情况下的盆腔积液一般与透析治疗相关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。
肝脏疾病
严重的肝脏疾病,如肝硬化、肝癌等,可能会导致低蛋白血症,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,从而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和盆腔,形成积液。此时,患者除了盆腔积液外,还可能伴有腹水、黄疸、肝功能异常等症状。
当B超提示盆腔积液时,不要惊慌,应结合自身的症状、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,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,明确积液的性质和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如果是生理性盆腔积液,一般无需特殊治疗,定期复查即可;如果是病理性盆腔积液,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盆腔积液的相关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