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

主页 > 健康教育 > 妇科 >

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怎么回事?青春期和更年期要警惕

发布时间: 2024-09-12 来源: 郑州妇产医院

  功能性子宫出血,简称功血,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,主要表现为非子宫结构异常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。随着医学术语的更新,现在更多地称之为“异常子宫出血”。它常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,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。本文将详细解析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、症状及在两个特定年龄段的预防措施。

 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

 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引起的。具体来说,当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时,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脱落过程会受到影响,从而导致不规则的子宫出血。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:

 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: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-垂体-卵巢性腺轴功能尚不完善,容易出现无排卵情况;更年期女性则由于卵巢功能逐渐退化,无法产生成熟的卵泡而排卵。

  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:多见于育龄女性,可能由子宫内膜萎缩、黄体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。

  此外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,如内膜息肉、子宫腺肌病、子宫肌瘤、恶性肿瘤(如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等)、凝血功能障碍、特发性子宫异常出血等。

 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

  症状

 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发生在13岁至18岁的女性身上,主要症状包括:

  阴道不规则出血:出血量时多时少,经期时间过长。

  月经周期不规律:可能出现闭经后再大量出血的情况。

  贫血症状:长期大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,出现头晕、无力、食欲不振、心悸、多梦、失眠等症状。

  预防与注意事项

  调节生活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

  饮食均衡: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瓜果、蔬菜,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、寒凉食品。

  心理疏导:青春期女孩可能面临学习压力、精神紧张等问题,家长和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。

  定期体检: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,避免病情恶化。

 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

  症状

 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,月经周期紊乱,经期长短不一,出血量时多时少,有时经血淋漓数月。具体症状包括:

  月经周期不规则:月经周期可能缩短或延长,甚至停经与有规律的月经轮流出现。

  月经量和颜色改变:部分女性表现为月经量逐渐减少,有的则表现为经量明显增多,伴有大血块。

  贫血症状:长期出血导致贫血,出现头晕、心慌、气短、乏力等症状。

  预防与治疗方法

  定期体检:更年期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排除肿瘤、炎症等器质性病变。

  饮食调理:饮食清淡,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,避免辛辣、寒凉食品。

  心理疏导:更年期女性可能面临情绪波动,家人应给予关心和支持。

  药物治疗: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治疗,如孕激素、雄激素等,以调节内分泌功能。

  中医治疗:中医认为更年期功能性出血与肾气衰弱、脾气虚弱有关,可采用益气健脾、固摄冲任的中药进行治疗。

  结语

 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,尤其在青春期和更年期更为常见。了解其原因、症状及预防措施,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。当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,应及时就医,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,以保障女性的生活质量。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女性提供有益的健康指导。